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要点新闻>正文

温江区初中第一学区首届暨温江中学实验学校第二届“卓越杯”教师课堂大赛特刊

温江区初中第一学区首届暨温江中学实验学校第二届“卓越杯”教师课堂大赛

特刊

温江中学实验学校教科室编

总编:周志 张洪强 

主编:孙泽萍 刘文良 李炯辉 

编委:王红梅 胡永和 张翠蓉 刘敏 倪华鹏 王文雪 吴惠琴 谢江蓉 孙冬 王洪明 刘虹 米建 韩屏

授生以鱼不如授生以渔

        ——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47日下午第一节课,何黎明老师代表生物组参加了 “卓越杯”课堂大赛,所授课课题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生物课程中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主动的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探究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本节课何老师就是按照这一程序安排的教学。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特殊,为了在一节课中完整的呈现全部内容,何老师采取了课外和课内相结合的方式:即在课外进行分组探究实验,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成果展示。因此这节课的老师看似很轻松,但功夫在课堂之外。何黎明老师在课前认真准备,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精心设计,反复试讲,几易其稿。最终呈现给参会者一堂精彩的生物课。她的这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是高效教和有效学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教学和学会学习”的卓越课堂文化。

从确立课题到一次次的观摩、磨课,我们全组的老师都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可以这样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全组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正式赛课的时候,全组老师按照各自预先确定的观察点认真观察,认真记录,并与赛课结束后,积极参加大赛的第三个环节——评课。由于每位老师分工明确,准备充分,评课有总评和分评,既全面又重点突出。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我们全组老师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通过赛课,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组内的其他老师,都是一种成长,真正达到了以赛促研,以赛促教的目的。

(生物组 供稿)


预设课堂观察点,有效开展主题研究

     48日上午第二节课,唐俊超老师代表英语组参加温江区初中第一学区首届暨我校第二届“卓越杯”课堂大赛,所授课课题为八年级下册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B2a-2e)部分。赛课前,八年级的老师们在备课组长屈妍老师的组织带领下,紧张有序地完成了主题的确立、赛前磨课、议课活动以及各个观察小组的分工工作,保证了赛课、评课活动顺利、完整、高效地完成。

     本堂课是一堂阅读课,全组成员认真听课,做好听课记录,观课小组带着各自既定的观察点,全方位做实观察记录。课后,在英语教研组组长的主持下,教研组成员在行政会议室进行了说课、评课活动。在唐俊超老师说课之后,屈妍老师对本堂课进行全方位评析,充分肯定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随后,围绕本次活动主题“英语阅读策略skimmingscanning的学习和使用”,观察小组的四位成员分别从“运用skimming获得文章大意” 、“初步理解并使用scanning搜寻信息” 、“运用skimmingscanning相结合进行理解归纳” 、“通过阅读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等四个不同的视角对本课进行评述。另外,备课组其他三位老师也从课堂结构,研究课题和教材处理等三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每位老师都围绕活动主题,结合本课堂的具体细节,既充分肯定优点,又客观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地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这也成为本次活动中最大的亮点,受到张洪强校长、卫发昌、张翠蓉等各位评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卫老师在评课中还提到,通过这次赛课和评课,唐老师的课堂出现了一些喜人的变化:课堂活动设计更加紧凑有效,环节一一相扣,教学层次分明,拓展活动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课堂思维逻辑。这些变化清晰地诠释了课例研究活动对促进教师成长的价值,也是组织本次大赛的主旨。

   通过本次活动,英语教研组成员达成共识:我们的主题性校本教研模式是正确的,虽然存在着不足,但我们坚信在专家的专业引领下,在同伴的互助中我们的教研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全组成员共同进步。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践行的平台,更感谢为这次活动付出努力的所有教研组成员!

                                                      

(英语教研组 供稿)

                                                              


“卓越杯”课堂大赛   竞显化学教师风采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快速成长。2015年温江第一学区的重点工作之一教师课堂大赛,同时也是温江中学实验学校第二届“卓越杯”课堂大赛。学区共有2节化学参赛课,分别是永宁中学罗庆老师主讲《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和我校袁霞老师主讲《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罗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在“猜想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动手实验——结论分析”过程中探究物质的性质,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通过及时巩固练习,反馈学习效果。该堂课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浓厚,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我校化学教研组精心备战此次赛课。从教研组初赛到4月9日进行展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分别在初三、十二班和初三、十三班进行了两次磨课,我组教师齐心协力,最终由袁老师展示了这一节课,而这节课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三有”

“有浓浓的学科味”(每个学科都有文化素养的特点):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视频中粗盐的提取、学生动手实验粗盐的提纯;以及大量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和感觉上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有新课标理念:(一)。导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激起:展示几幅美食的图片,提问在家里煮过菜的同学举手?做菜的时候一般放什么调料呢?从生活常识出发,为下面的知识学习埋下伏笔,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同时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符合新课标又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三)、从生活中的盐及化学上的盐及工业盐的区别: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介绍中毒事件;加强安全意识,食品卫生意识,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也是新课标提倡的,不管学生以后从事什么工作,或许他们的成绩不是很优秀的,但是生活却离不开它,健康也离不开它,因些每个学生知道学习化学还是有用的,都应了解。(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想、讨论、交流,进行操作,再讨论的形式,这就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五)、新程标倡导以学生为本位,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整堂课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来完成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比例(据统计达到了  100%),参与的形式多样,如 提问、讨论、阅读、小结、实验、分析、反思,使学生思维有梯度,这也是课堂的效率与生命力的体现。

有实际效果,富有个性。大家有目共睹,我相信每个同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对于不溶性物质的除去和溶解、过滤、蒸发、转移固体等都基本上会操作,而且肯定知道了工业盐不能食用及生活中的盐与化学上的盐的区别,对学生都有实用价值。

永宁中学副校长宋作友率永宁中学老师全程参与了学区化学组赛课,并在课堂评议环节作出了精彩点评。

                                                (化学教研组  供稿)


让数学课堂绽放思维之花

4月8日下午第一节课,彭丽清老师代表数学组参加了 “卓越杯”课堂大赛,所授课题为《认识三角形》。

   本节课是一节自然生成的常态下的课,课堂上通过知识间的碰撞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小组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思想、新理念,学生也因此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链,使问题之间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并能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这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我们组的全体数学老师从确立课题到一次次磨课,都积极参与其中,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也可以说是全组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赛课结束后,所有老师都积极参加了评课环节,总的来说,彭老师的课堂教学总体呈现以下几大亮点:(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整个教学当中,除了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外,还在“自主探究”环节中使用了微课教学和几何画板,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与此同时,彭老师还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整节课关注学生,面向全体,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及时纠正,彭老师即时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动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保证。 

总之,教学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数学教研组 供稿)


演示实验课在“卓越杯”赛课中大放异彩

2015年4月10日上午,由刘霞老师代表物理教研组执教的八年级6班《大气压强》参加了温江区初中第一学区首届暨温江中学实验学校第二届“卓越杯”青年教师课堂大赛。

本堂课通过教师创设实验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中发现问题,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既是本节教学重点,又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通过对固体和液体压强的描述,让学生用类比联想的方法进行猜想气体对里面的物体也有压强,然后通过探究实验感知大气压的存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了知识,降低了教学难度,也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一种物理思维方法----类比联想法。

教师在让学生充分感知大气压的存在的同时,又通过两个师生互动的实验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大气压的存在,同时感知到了大气压强之大和大气压的神奇力量。特别是教师对马德堡半球的实验的改进,简单易做,效果显著,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教师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处理恰到好处,通过媒体播放及讲解,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作用,根据各知识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降低学习的难度,把难点分散在有张有弛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是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资源,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组老师认真观课,做好听课记录。听课结束后在教研组长倪华鹏老师的主持下全组成员在行政办公室进行课例研究。首先由刘霞老师说课,再由本组6位老师分别从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及特色进行点评。评委一致认为这堂课在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教学效果、表现较好,同时也对教学氛围的营造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研究结束后,刘霞老师及时进行了教学的反思。她认为在此活动中自己受益很多,尤其是对课堂把控、教学成绩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区其他学校的物理教师全程参与了我组赛课活动。

(物理组  供稿)


贯穿史料教学,让学生走进历史

                     ——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活动研究

201549日下午,永宁中学刘菊老师、温江中学实验学校陶榛老师代表学区历史组参加了温江区初中第一学区首届暨温江中学实验学校“卓越杯”教师课堂大赛。

刘菊老师参赛课题为八年级《世界经济的奇迹》。她通过温江城市变化的对比图片导入课题,沿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篇——问题篇——策略篇——辉煌篇——原因篇的脉络深入浅出地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大量的数据、时事新闻为素材,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由学生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结合今日温江之变化,创设情境,让学生为家乡发展出言献策。整个课堂既能让学生宏观把控中国经济发展,又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实现学为所用。

陶榛老师参赛课题为七年级下册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本课主要通过郑和下西洋向学生介绍了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陶老师巧妙地把本课内容分为六个篇章:豪情壮志、笑傲惊涛、情深意厚、郑和遗风、礼尚往来、辉煌中国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陶老师利用文字、视频、邮票、地图等历史史料贯穿教学,引领学生走进历史,感悟明朝的繁荣、开放与强盛。真正做到了论从史出。

此外,陶老师在本堂课中,还注重向学生展示历史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在“辉煌中国梦”中利用外媒评价中国80年代的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和郑和下西洋联系起来。联系时事,利用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通过这种方式,陶老师让学生感觉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认识历史古为今用的借鉴作用。

课后,我校历史教研组各位老师开展的教研组课例研究,纷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组一致认为整个教学中陶老师引导学生学生结合史料,论从史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让学生一步步进入历史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同时,老师还利用精准的数据资料,形象直观说明问题。如在对比郑和下西和哥伦布海航的船只大小时,陶老师利用标准足球场和半个篮球场进行对比,是学生感知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规模。在历史材料活动中学生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评价历史,收到较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无论是参与上课的老师,还是听课的老师,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提高!

永宁中学副校长冉崇洪在课例研究环节指出,本着“走出来,学回去”的赛课指导思想,该校推出的这堂参赛课正是本校历史组正在尝试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课。他认为赛课后进行的课例研究,让卓越课堂文化落地生根,这种形式非常值得推广。

(历史教研组  供稿)


解读文本,师生共建绿色课堂

温江区初中第一学区首届暨温江中学实验学校第二届“卓越杯”教师课堂大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2015年4月15日星期三上午第三节,高春燕老师代表我组参加本次教师课堂大赛。这堂课以七年级下册四单元课文《猫》为载体,呈现了一堂高效卓越的语文课。

语文的学习需要感性与理性的结合,高老师针对教材,量体裁衣,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同时,又能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关注生活,真正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高度统一。整堂课的“导”与“学”顺理成章,不落斧凿印,高老师充分运用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引领学生感知文字的魅力,走进作者深沉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深入品读文本,感性理解文本,整个课堂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完成,浑然天成。

整堂课上,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对于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老师每抛出一个问题,举手的学生都占全班学生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跟进,与文本对话,产生共鸣,能投入课堂。这堂课上,我们能看到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都告诉我们,这是一堂高效的语文课,而学生能在课堂与教师进行融洽的对话,高涨的学习热情,情不自禁的参与以及课堂上轻松而愉快的学习氛围更告诉我们,这不是填鸭式的教育,而是当之无愧的“绿色课堂”。

课后,语文组成员的评课更是展现了我校语文教研组的日常教研常态——重钻研、重突破。评课者不仅仅针对本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评议,更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对教材的解读、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出了更多的思考,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打开了更多思路。同时,更从人性的角度对文本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真正是做到了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从语文组成员的评课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教研组在日常教学教研中的稳健扎实,对待语文教学的认真态度。

本堂课让我们知道“教学相长”不是一句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师生共同成长,相信这次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获益良多。

                                                       (语文组   供稿)


和谐发展,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健康个性  

     随着温江区初中第一学区首届暨我校第二届“卓越杯”教师课堂大赛进行第六天,我校体育组刘建老师代表全组参加此次课堂大赛。20150415日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在八年级十四班上呈现了别具匠心的一堂障碍跑,以“我们最棒”为载体,延伸了很多很多。。。。。。

课前准备时,刘建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和《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特点与教材特性,锻炼学生身体和心理。

本次课以韵律操和游戏打破常规的徒手操和热身慢跑,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的运动成绩进一步巩固与提高,接着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讨论如何利用有效的器材布置不同的障碍,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创新能力。再采用情景障碍—我们最棒的教学比赛,体会胜利的喜悦,培养其自信心。最后通过意念放松学生最快恢复身心。

说课阶段由刘虹老师主持,参加的有各评委、全组体育教师及其全体实习老师。首先由执教者进行说课,后由体育教师及评委一一指导评价,给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对执教者今后的教学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实际性作用,对全组教育科研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向标。

总之,体育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教育,更是学校德育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这些都将是我们“体育人”共同追求的目标。

(体育教研组  供稿)


让合唱课开放炫彩之花

——探究器乐教学在合唱课中的有效设计

4月16日上午第三节课,万莉老师代表艺术组参加了温江区初中第一学区首届“卓越杯”课堂大赛,所授课题为《红河谷》。

   本节课是一节融入竖笛教学的唱歌课,自然生成的常态下的课,课堂上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小组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思想、新理念,学生也因此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万老师精心设计问题链,使问题之间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并能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这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教师围绕学习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将讨论、尝试、表演、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融入在一起,以兴趣促学练,以学练求巩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不同音乐表达的不同情感。让唱歌课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激发学生爱唱歌的兴趣。   

    我们组的全体艺术老师从确立课题到一次次磨课,都积极参与其中,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也可以说是全组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赛课结束后,所有老师都积极参加了评课环节,总的来说,万老师的课堂教学总体呈现以下几大亮点:(一)音乐的审美核心得到体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整个教学当中,除了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外,还在“自主探究”环节中使用了竖笛教学和打击乐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二)注重了兴趣的发展,学生参与面与参与度非常高,所有学生全员投入,特别是在节奏体验部分和创编部分。万莉老师还注意了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三)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个环节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整节课关注学生,面向全体,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及时纠正,万老师即时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动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保证。 

总之,教学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艺术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念和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艺术教研组 供稿)


地理图像导学,追求绿色质量

4月16日,温江区初中第一学区首届“卓越杯”课堂大赛进行第七天。公平学校徐娟老师、温江中学实验学校老师代表学区地理组参加了温江区初中第一学区首届暨温江中学实验学校“卓越杯”教师课堂大赛。

下午第二节,公平学校徐娟老师执教八年级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本堂课是一节在同一个班级进行同课异构的大胆尝试。徐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读图,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突破,很好地展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下午第一节,我校魏宾刚老师执教7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研究的主题是《地理图像材料导学的策略研究》。

地理教研组在前期磨课阶段紧扣研究主题,立足图像材料,突现学科特色,着力研究了如何利用景观图片、地图、视频等图像材料,来创设教学情景、影响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学习情绪、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具体方式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课堂的引入、课中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课堂小结、反馈练习等各个环节比较详细地研究了如何使用地理图像材料的来影响学生学习心理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并运用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在正式的赛课中,课堂教学氛围热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很高、积极踊跃参与各环节的学习活动,学生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说课环节,魏老师就教材、学情进行了合理的分析,确立了适当的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了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说课,整个说课过程环节完整,在说课过程中,魏老师还加入了课后反思。

   在教研组的评课环节,地理教研组组员彭容、李奎、余海霞、凌敏艳、王岚分别就课堂教学中学科教学思想、理念的体现、教材中地理图象材料的处理、教法的运用、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教学的效果等课堂观察点进行了点评,最后教研组长王洪明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总评。

    王老师简要回顾了教研组整个校本教研磨课的过程,然后以“一个中心、两个坚持、三个维度”进行了总评,具体情况如下:

一个中心:本次赛课的整个磨课过程中,地理教研组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即围绕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准备了相关的图像材料,有地理视频、景观图、地理事实分布图、气候统计图共四种图像材料,围绕这些图像开展了在课堂引入、课中展开、课尾小结反馈的导学研究,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案。

两个坚持:教学设计与实施始终坚持依课标进行和坚持地理学科的特色。

1、首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始终坚持以新地理课程标准为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坚持贯彻新的地理教学理念,即学习生活中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无论在引入阶段还是在课中展开阶段多次利用非洲黑人的生活、生产视频、图片等图像材料,拉近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

活的距离,很好地达到了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设置悬念、承转衔接的作用,特别有创意地理将非洲鼓这个乐器带进课堂让学生敲一敲,起到了锦上添花的奇效。

2、是坚持课堂教学一定要突出地理学科的特色,即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自始至终始终围绕各种图像材料进行,特别围绕核心地理既非洲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组织了大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竞赛学习等学习活动。

三个维度:

1、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度:本节课的教学我们看到魏老师多次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如读图介绍非洲地理位置、地形区、气候类型及分布,分析长跑运动员好的原因、热带草原动物迁徙原因等,既有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读一读、说一说、析一析,又注意了这些活动学生的有效度,学生均能很好地完成。

2、小组竞赛有深度: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与竞赛的教学策略开展了相应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竞赛学习,教学中不仅注意了通过图像材料开展小组学习竞赛,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注意了竞赛的深度,如分析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特征与动物迁徙的关系,从地理现象到地理原因,注重了地理思维的训练、地理头脑的培养,所以说竞赛有深度。

3、参与面有广度:本节采用学案导学、任务驱动、小组组内合作学习等教学形式,给大多数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在关注学生状态做得很好,对于回答问题少的小组有意关照、给于机会,总的来看,整堂课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面广,即参与面有广度。

地理教研组就本堂课暴露的问题,如读图、析图细节上处理不够细腻,对于学生的回答有时可能没有听清楚,有错误或不妥的答案没有及时加以点评更正,并进行了研讨,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

通过地理教研组参加学校第二届“卓越杯”课堂教学大赛,无论对于执教的老师,还是参加磨课、点评课的教师,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于进一步提升全组教师的专业、业务素质帮助很大,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地理教研组  供稿)


                

从一堂思品赛课中折射出的…….

                 

在温江区初中第一学区首届 “卓越杯”教师课堂大赛的大背景下,我校思品组谢江蓉老师代表我组参加此次比赛。于2015414日星期二下午第一节课在9年级13班上呈现了一堂开卷形式下的复习课——第五单元《国策经纬》。以本次课堂为载体,折射出很多很多………

本次课堂首先折射出了小组合作之美。谢老师在该课中始终贯穿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基础知识的梳理中由组长负责,小组合作完成;在针对性训练中,由小组交流,互相启发,进行思维的碰撞;在知识过手的环节中,各小组相互竞争,你追我赶,互相竞争。在该课堂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创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使相对枯燥中考复习课其乐融融。

其次本次课堂折射出了实效之美。本次课堂没有过多的花架子,始终体现的是实实在在的教与学。对基础知识的梳理、过手,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非常的实在,没有浮夸,没有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使学生在课堂之是不仅是实实在在知识的收获,还有能力的提升,视野的开阔。

第三此次课堂折射出了了浓浓的师生和谐之美。课堂作为传承知识的活动场所,离不开充盈的情感。本次课堂中不仅有知识的传授,还有和谐的师生情意,整个课堂氛宽松愉悦,学生态度积极向上,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达成教学目标。

第四本次课堂还折射出了教研组团队合作之美。本次上课之间进行了多次磨课,在磨课中,教研组老师积极参与,纷纷建言献策,所以本次赛课虽有谢老师承担,但展现的却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在本次比赛课后,教研组的老师们就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及组内研讨主题《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中肯的评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本次课堂还体现了遗憾之美。世间没有完美的事物,一堂课也是如此。就本节课而言,在第四个环节:中考训练方面时间较为仓促,学生训练不充分,效果稍欠一点。

小课堂,大学问,只有有心,才会有收获。本次赛课,无论对于承担者,还是参与者,都是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共同进步的过程。

                     

(思品组  供稿)


融集体智慧 促学科发展

——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设计研究

201547日,温江区初中第一学区首届暨温江中学实验学校“卓越杯”教师课堂大赛已拉开帷幕,9日上午第三节课,我校何林俐教师作为信息技术组参赛选手为全学区献课,课程内容是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5 文件复制》。同时,全区信息技术组围绕本节参赛课开展了区级教研活动。

赛课前,组内全民总动员为何老师看课评课,老师们纷纷发表了各自的想法与建议,真正体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各抒己见的教研风格。课堂中,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演示课件的制作,相关素材的选取以及练习题的设计,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何老师对教学内容做了非常深入的学习,对相关的教学理论的落实和知识点的突破也做了相应的准备。课堂展示后,本组信息技术教师分别从各自的观察点进行评析,其中不乏亮点,比如何老师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探究法,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紧接着进行上机实践活动,进行验证,如此循环到该课全部任务完成,最后进行复习整理,融会贯通;通过比较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电脑时学会保护自己隐私,在今后的上机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存储信息、备份信息的习惯,要善于对自己的信息资料进行合理管理与保护。

各位评委进行了评课研讨,全区信息技术老师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出宝贵的建议。比如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分步教学,让学生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可以掌握得更好一些;在学生演示操作完成后,教师应对学生操作进行较有针对性的点评,或者建议让学生边演示边自己讲解,这样会更加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在操作控制平台时,应注意学生端的控制,以免学生走神等等。 交流活动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认识到一个教研组的成长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合作,才能达到双赢。

                                   (信息技术组 供稿)

校园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