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正文

教学园地 2015第3期


温江中学实验学校教


温江中学实验学校教科室编

总编:周志 张洪强

主编:孙泽萍 刘文良 李炯辉

编委:唐致远 蒲小菲 王红梅  胡永和 李春林 邢法民 张翠蓉  吴晓静 屈妍  倪华鹏 王文雪 吴惠琴 谢江蓉 孙冬 王洪明 刘虹 米建 何林俐

 


目录

【科研动态】

1、一句话动态………………………………………………………………………………教科室(2

2、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到我校开展“国培计划”调研工作……………教科室(3)

3、青蓝工程两牵手,师徒结对共成长………………………………………………教科室(4)

【教研组风采展】

4、以课题研究为平台 促进教研组的建设 …………………………………………地理组(9

5、《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方案 ……………………………………………… 地理组(14

6、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 地理组(19

【教研组活动简讯】

7、学习心得………………………………………………………………………………  语文组(24)

 


【科研动态】

一句话动态

1、201592日,学校开展了周前课备课检查。

2、201598日,学校召开了新学期第一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例会,主要对本期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将语、数、外3个大教研组改革形成以年级为单位的语、数、外9个教研组。

3、201598日,初二年级召开了年级教学工作会议。

4、2015910日,初一年级召开了年级教学工作会议。

5、20159月,学校接受了上级部门对我校国际理解教育相关资料的检查。

6、2015922日,学校召开了第二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例会。

7、2015918日,学校接受了教育局对我校名校集团工作考评检查。

8、2015918日,初二年级电子书包班级建设教师培训。

9、2015919日—922日,我校25名(包括名师工作室学员)教师到河南西峡考察学习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和“班改”“课改”。

10、20159月下旬,学校校本课程选课系统正式启动,校本课程将于国庆后第二周开课。

11、2015928日,学校授受了教育局对我校学区工作专项考评检查。

12、2015930日,教科室参加在东大街二小“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成果暨区2015-2016上期科研工作会。

(教科室供稿)


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到我校开展“国培计划”调研工作

 

2015年10月9日,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安雪慧、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孟久儿在成都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黄祥勇、温江区研培中心主任肖红、温江区研培中心副主任卓平和温江区研培中心继续教育办公室主任张周的陪同下到我校开展“国培计划”等教师培训开展情况的调研工作。

学校校长周志、副校长张洪强和10多位教师代表参加了调研会。在会上,周校长汇报了2011年至2015年我校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的基本情况和培训收获,并对教师培训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参会教师们纷纷畅谈自己的培训体会,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级教师培训的希望和期待。

与此同时,我校60余名教师接受了本次调研的问卷调查。

 

 

青蓝工程两牵手   师徒结对共成长

             ——温江中学实验学校第三届师徒结对仪式

 

10月12日,秋高气爽,秋色宜人,我校在阶梯教室举行了第三届师徒结对仪式。

结对仪式由副校长张洪强主持。张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在学校发展的历史中,我们每一个教师就是接力赛的选手,就是链子上的一个个环,我们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对学校的发展尽一份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他希望,结对的指导教师在结对活动中做到“四要”:一要带德,二要带才,三要带教,四要带研; 结对的青年教师努力做到“四心”,即从事教育事业要“安心”,教书育人要“热心”,提高业务素质要“恒心”,向师傅学习要“虚心”,力争使自己早日站住讲台,站稳讲台并站活讲台。

周校长为新增师徒对子的指导教师颁发了聘书。

截至目前为止,我校已有师徒对子30对,青年教师在各位师傅的带领下快速成长,为学校的幸福明天谱写新的辉煌。


 

                     以课题研究为平台     促进教研组的建设     

 

                       温江中学实验学校地理教组  (王洪明供稿)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层面的基层组织,对上联系着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对下联系着教师个体,是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生长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研究阵地。我们地理教研组结合申报成功的区级研究课题——《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作为平台,加强我们地理学科教研组的建设,下面就我们的几点做法。

一、把教研组建设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学习型的集体 

本课题从我校校本教研出发,围绕“地理图像导学策略”、“高效益课堂教学行为”两大研究层面开展实施研究,着力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哪些图像导学,怎么导学?”“学生在图像引导下怎样开展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到什么程度?”“教师怎样高效益的教,学生怎样高效益的学?”三个层面的问题,力求实现课堂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活力,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为了搞好该课题研究,我们首先加强以下学习:

1、加强《地理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依据。每个学期开始,我们教研组总是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学科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对本年级段的教学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新课改的把握越来越有信心。通过平时教师们的交流与沟通,通过“转转课”、研讨课等反馈的信息,我们感觉到,我们老师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新的课程理念不仅被老师们接受,而且还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 

2、围绕《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抓好集体备课时的教材研究:

A、分备课组将初一、初二地理上册的《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相配套的教学设计在各备课组内进行分工,一人编写一节的地理图像导学教学设计的教案,最终汇集形成《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配套教案集。

B、分备课组广泛地开展word绘图活动,集合《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绘制各章节教学中将要用到的地理核心地理,如地理原理图、地理事物分布图、地理统计表格图等等,并结合课堂教学,在绘制图的基础上编制“地理课堂图像导学学案”,本学期分初一、初二地理备课组,在组内人人分工,各完成初一、初二上册某章节的《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相配套的“地理图像导学学案”,最终汇集形成初一和初二上册的《地理图像导学学案》学案集。

C、围绕《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各种培训学习与交流。我组是一个爱学习的团队,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业务素质,我组教师总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校各级培训学习,如余海霞老师参加了13年江西南昌全国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大赛、14年天津全国地理学会年会,13年全组教师组织参与了在我校举行的四川省地理教师板画、计算机课件制作、说课技能比赛,154月李奎等四人参加了在都江堰举行的四川省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159月凌敏艳等四人参加了在河南西峡举行的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论坛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实操培训班(第二十一期)的培训,14年春季全组教师到都江堰中学开展校际“三课”活动,15年春季全组教师到崇洲怀远中学开展校际“三课”活动,14年全组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由罗春主讲的“微课制作”专题讲座……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大家是积极争取、认真参与,表现出很强的上进心。

     二、 结合《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抓好“转转课”等“三课”活动

我组结合《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分备课组围绕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搞教研,每位组员每学期承担一次全组课堂教学示范课、展示课或研究课(即转转课)。首先必须将转转课安排在各自学科的教研时间内,保证全组成员都能参加,以优质课的标准加以对待,认真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特别要注意每次研究课一定要围绕我们组的《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开展地理图像导学的有效性的主题研究,聚焦问题进行研究。 对于地理图像导学教学过程中的优点或出现的问题、不足,要学会去找,找到、找准,并能及时给上课老师提出来,坦诚交流、共同提高。

我们教研组利用参加学校、区各级的赛课机会,加强“磨课”,在确定了参赛老师的基础上,大家进行组内共同进行磨课活动,首先共同选取一节课,共同设计教学环节,对某节课教学,不仅要明确怎样教,而且要明确为什么这样教。所以,磨课的备课写出详细的教学设计意图。然后让担任赛课任务的老师上课,组内其他教师全员参与听课、评课、研讨,再进行教研组的二次、三次集体备课,再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的上课。通过老师们在一起磨课,不断使教学问题暴露出来,教师对教学问题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大家在一起“磨课”,“磨”清了教学理念,“磨”清了教学思路,“磨”出了教学实效,取得了不错的比赛成绩。 

三、结合《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A、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实验点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我校地理、英语本研培中心定为区信息化教学试验学校实验学科,即是学校、研培中心对我组教师的肯定、信任,可以说是荣誉,同时对于我组也是一项艰巨的、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要求分备课组集体设计好各章节的教学,包含设计、课件、实录,同步挂到网上,既能让我校不同班的学生上网学习,也能让全区其他学校的师生学习、借鉴。我想分两步完成,首先是教学设计与课件,上课实录尽量后面补上后再挂到网上。

B、积极开展微课研究与制作,利用我组教师已经参与过几次校区的微课制作比赛、积累了一定的微课制作的经验、技术的优势,结合我们的《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继续在组内开展地理微课的研究与制作,争取人人有新的作品,初步形成我组教师的微课作品集,并向微课作品系列化、系统化努力奋斗。

C、走出学校,加入“温江区罗春微课工作室”,进一步提升我组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我们教研组7人中有四人加入到了“温江区罗春微课工作室”,一起参与“可爱的四川”微课作品的创作,分别承担了其中四川的气候、资源、交通、文化方面微课的制作任务,目前作品制作已经初步制作完成。

四、加强图像导学教学问题的研究,积极推动课后反思。 

教研组的核心工作是一个“研”字。近年来,我们教研组积极开展“我探索、我发现”活动。大家从地理图像导学教学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共同搞好问题会诊。当教学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比如一章或一个单元后,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大家把地理图像导学教学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要及时提出来,不怕现丑,无论是专业知识、技能上的还是课堂组织管理上的,相互讨论、交流看法,相互帮助出谋划策,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暴露、及时解决。在“三课”活动中,针对课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共同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互谈体会,齐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了教研组老师们的互帮互学精神。  

 


《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方案

                     

 温江中学实验学校地理教组课题组   (王洪明供稿)

  一、目标

通过实施《地理图像导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达到由课 题研究引领教师建立良好的师德风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高我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找到运用图像材料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策略,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为学生减负作出学科的贡献。

二、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将从我校校本教研出发,围绕“地理图像导学策略”、“高效益课堂教学行为”两大研究层面开展实施研究,着力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哪些图像导学,怎么导学?”“学生在图像引导下怎样开展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到什么程度?”“教师怎样高效益的教,学生怎样高效益的学?”三个层面的问题,力求实现课堂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活力,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本课题研究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从内容来看,研究的重难点是如何建构“地理图像导学的教学模式”,集中解决“教师怎样用图像引导学生学,和学生怎样高效益的学”的问题;二是从对象来看,研究的重难点如何使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主体,集中解决“学生怎样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有所成”的问题。

 本课题不仅是停留在有效教学基础上,而是突出地理图像导学行为的研究。这是本课题与当前其他课题研究的不同之处,也是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本课题研究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又符合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课题研究既能有效解决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等共性问题,又能有效解决地理学科图像材料“使用机械、枯燥乏味”、“学生不会用图、不喜欢用图”等学科问题,课题研究的学科特点强、实践性强,具有较强的学科推广和借鉴价值。

三、课题研究主要思路

1)课题管理

针对课题研究提出的问题,本课题将建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参研人员”的三级管理体系,严格按《温江中学实验学校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2)研究内容规划

根据地理图像材料的组成和教学中作用,我们确定了以下三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构建“图像导学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和具体的教学实验,整理、归纳和提炼形成初中地理图像导学的教学模式,对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深化、提升,撰写相关论文。

    2、根据教学环节导入、主体活动和反馈收集课堂教学所需地理视频素材,建立地理视频资源库,并开展视频导学的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3、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制作的图像微课导学视频,如读图方法指导、难点知识讲解、解题方法介绍等等,建立地理微课资源库。

(3)援助要求

    1、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

    2、研究所需要的相关的学习资料。

    3、听取专家的讲座,提高理论水平。

    4、外出学习、考察、个案调查所需的经费。

    5、科学地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的方法,以便今后更进一步的提高。

    4)研究措施:

本课题研究将借鉴温江中学课题研究采取的“六抓”途径进行研究。即在课题研究中“抓学习培训、抓调查研究、抓实践研究、抓研究反馈、抓规范和评价、抓研究创新”,开展实施课题研究,确保研究的实效性、科学性、代表性。

5)研究方法:

我们在进行该课题研究时,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调查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等策略。

1、自然实验法

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形成实验班与对照班。各实验班均进行“图导教学”、“地理视频教学”、“图像微课教学”的实验、研究。每学期结束后,进行实验结果的对比。

2、调查比较法

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的各个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加以比较,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3、经验总结法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周实践中的“灵感”、“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实验方案,不断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手段。

     四、课题研究成果展望

   (一)形成系列认识成果、操作成果、实物成果等成果: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师生课题论文集、研究案例等。

认识成果: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师生课题论文集、研究案例

操作成果:课题研究调查报告、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

实物成果:教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微课作品等。学生手工制作的地球仪、地图等作品。

   (二)产生以下研究效果

 1、通过该课题研究,使我们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理想状态,帮助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成长。

 2、通过该课题研究,帮助学生从情感上更加喜欢地理课程,喜欢地理课,培养起更强的地理学习能力,养成更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和地理思维,使大量地理教学的任务能在有限的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大面积、高质量的完成,课后不留作业,切实为学生减负做出学科的贡献。

  3、通过该课题研究,教师创造了适合学生发展的、体现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效益的课堂教学,实现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培养起学生高效率地理学习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未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课题研究拟用三年时间(201410月——201710月),分三阶段完成。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47月至20149月)

     1、学习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及该课题方面的理论。

     2、进行现状调查,制定实施方案。     

     3、将准备阶段的各种资料归拢建档。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410月至20176月)

     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根据研究方案,具体实施课题研究。

     3、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4、总结交流经验,分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5、准备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77月至201710月)

     1、收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在全面收集、归纳分析有关课题研究材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四)最终成果内容及形式

    课题总结、结题研究报告,地理图像导学的学案集、相关论文集,开设“校园地理论坛”,学生社会实践的心得、作品,视频资源库、教学课件库、微课作品库。

 

 

 

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温江中学实验学校  余海霞

 

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和进取的人在一起,行动就不会落后;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小气;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变机敏;因此我成长的历程就是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孔子,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另一个是鲁迅,他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于是我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能选择性的予以吸收的眼睛。

回顾近二十年的工作经历,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从刚分配的大学生到区教坛新秀,从区教坛新秀到区优秀青年教师,从区优秀青年教师到市优秀青年教师,一路走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给我了巨大的动力,因为品格决定一切!那么到底在“学习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后我拥有了怎样的品格呢?我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永远不要等到明天。

改变是一种行为,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拒绝一份诱惑,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它会造成你的伤害;抓住一次机会,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不要让今天的行动拖到明天,否则它无法带来精彩;不要把今天的幸福拖到明天,否则它将一去不复返;不要把机会拖到明天,因为机会是唯一的,所以我们什么事都不能等到明天!今日事今日毕,这是我为自己定下的准则!

二、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勤奋每一天,努力每一天!

有一则小鸡和母鸡的故事是这样说的:小鸡问母鸡:“妈妈,今天可否不用下蛋,带我出去玩啊?”母鸡道:“不行的,我要工作。”“可你已经下了许多的蛋了”小鸡问;母鸡意味深长的对小鸡说:“一天一个蛋,刀斧靠边站,孩子你要记住: 存在是因为创造价值,淘汰是因为价值丧失,过去的价值不代表未来的地位,所以每天都要努力!”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成为“优秀教师”是我的梦想,拼搏奋进是我的本分。我是数学系毕业的,但刚分配到学校,学校就因缺地理老师安排我上地理课,虽然地理不是我的本专业,但作为一名党员我欣然接受,面对挑战毫不退缩,迎难而上,积极研究学习,不懂就问不懂就学,向教研员请教、向身边的老教师请教,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我,自费订阅了《中国地理杂志》、《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学地理教学》,坚持浏览“中学地理网”等相关网站;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培训、教研活动,通过这些学习、培训、研究活动,我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维,具备了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完全具备了胜任初中各年级地理教学的业务水平。我自觉探索地理教学规律,努力寻求最佳的切入点和教学方式;实践中,狠下功夫,从优化教学设计,加强课堂教学调控入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重视方法指导,关注能力提升。其间,有方向与细节的纠缠不清,有过程与结果的两难抉择,,也有“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激烈交锋……岁月磨练人,思维成就人,经过近20年的尝试和累积,在各级专家、前辈的帮助、引领下,通过总结、提炼,目前已完成了个人特色经验、策略和方法的形成过程:

1、学习目标教学法

 课前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课中再对目标进行各个击破,做到了然于心;课后再对照目标进行小结,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

2、借鉴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目标达成度,有利于实现课堂的有效、高效。

3、自创“新奇特”教学法

“新奇特”教学法是我自创的教学法,“新”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是课堂教学产生吸引力的核心:“新”的首要表现是引入要“新”,“新”的另一方面是教学中用于学生讨论和分析的材料要“新”。“奇”是征服学生、提高教学时效的催化剂:“奇”的第一招是口诀记忆,“奇”的第二招是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特”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展示教师控制力的添加剂,“特”就是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和教师独特的教学方式。

围绕“新奇特”教学法的研究,我的论文《初中地理课堂“新奇特”教学策略探究》获国家级一等奖;使用这个方法的实践参加全国课堂大赛获全国一等奖;运用这个方法的热爱家乡活动设计《成都旅游》获四川省二等奖;课件也获得了全国二等奖,而我也于2013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014年被评为了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师德考核年年优秀!

三、身为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个积极、健康、良好的心态!

今天对于学生我是这样看待的:无论学生成绩好坏,我都会这样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20129月接手我现在所带的20121班(全校唯一的体育特长班),我就用这种心态对待他们,他们也曾考过年级倒数第一,他们也曾错误不断,但是经过我3年的陪伴和等待,今天他们也开花啦,看看我们的优良学习室,看看我们最优秀的团队—温江区优秀班集体 ,我很欣慰,我很自豪!

生命是一种回声,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

我愿做一个奋斗的人,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我可以接受失败,但绝不能接受从来没有奋斗过!我选择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快乐每一天,奋斗每一天,成长每一天,我愿向着卓越教师不断前行!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我永远不变的追求!


【教研组活动简讯】

“三疑三探”西峡模式学习心得

 

语文组 陈媛

 

2015年919922日,我们一行25人到河南参观考察了知名的“三疑三探”西峡模式,在西峡一高和五里桥镇初级中学加入了讨论,深入了课堂并最终以授课的方式深化了对“西峡模式”的理解与体会。在“三疑三探”的提问与解答中,感触颇深,收获良多。

笔者陈媛老师代表学校语文组在五里桥镇初级中学的初三十一班上了《看云识天气》的课文,以实践的方式再次体会了西峡模式的特质。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的三探分别为“设疑自探”“解疑合探”和“质疑再探”。三步探析的疑问都由学生自主提出,而探析的过程和结果也以学生活动为主,兼顾了教师的指导和知识上的步步深入。

以《看云识天气》的具体授课为例。“设疑自探”的问题全由学生提出,只是之前教师稍微出示了一些学习目标,学生的提问主动而又不显得太分散。大多围绕着说明文的几大知识点展开。“解疑合探”环节是这堂课最出彩的地方,学生的活动和思考也最为充分。作为初三的学生,他们在西峡模式的侵染下已熏陶了三年,流程清晰,步骤清楚,环节分明,分工合作到位,自我展示也已养成习惯。执教者只需适时点拨即可顺利进行,学生自己就合力将问题解决。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教师又可将更多精力放在学生拓展能力的训练上,即“质疑再探”环节。而真的到了第三个疑探环节,学生在自探和合探的基础上已经积累够深,自然能问出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也能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所以又自己回答出了同学的问题。整堂课,清晰,流畅,活跃,发散而集中扎实。

这是西峡带给我们的礼物,一种模式,更是一种思考。将课堂还给学生。

校园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