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特别是在教学硬件日益改进的今天,作为教育软件重要内容的师德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师德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昨日,在本市“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对策研讨会”上,教育部有关人士指出,新形势下的师德标准更加丰富,包括了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
全国中小学幼儿奖励基金会副秘书长杨春茂指出,如今的教师队伍建设方向正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特别是在新课改和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下,师德建设也有了新的要求。现在一些教师凭借传统经验在育人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就是重视好学生,讽刺、挖苦差生。师德培养的方式、方法需要改进,制度环境要改善。现在教育部正在加紧制定与《教师法》配套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10部法规,重点就在师德建设上。另外,师范院校要把师德作为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让这些未来的老师先从理论上学习师德。
本报曾经报道的“本市班主任将要持证上岗”的消息也得到了教育部有关人士的肯定。杨春茂说,新形势下,对于班主任是否要存在曾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最后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班主任不仅要存在,而且要建立班主任机制。在这一点上,天津走在了前头。现在师德标兵的评选也有了新的标准,只注重教师在学校的职业道德并不是师德的全部内容。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也是师德的重要内容。他解释说,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对社会没有公心的人,即使在学校表现再好,也不符合师德的基本要求。